芦尾铜矿是一个拥有 400 年历史的地下旅游景点,曾经作为 “日本第一矿业城市 ”而繁荣一时。矿山关闭后,矿山的一部分向公众开放,游客可以乘坐无轨电车穿过光线昏暗、长达 460 米的隧道。下井后,这里与地面上完全是两个世界。刺骨的寒风、摇摆而下的鹤嘴、机械逼真的蜡像、长达 1234 公里、令人不安的黑暗隧道….。这段记忆至今历历在目。我记得自己在现代社会中远程工作,过着舒适的生活,而矿工却在黑暗的铜矿中与肺病作斗争,靠采矿为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想而知。回想这两类人截然不同的生活,同时想象当时人们在这种条件下的心理状态,我几乎感动得发抖。想起来了,有一部以矿工和矿井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人类的极端状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只有了解当时情况的人才能写出的细腻描写,以及非凡的抽象能力,使 “矿井 ”这一自然环境成为一种情感隐喻。这篇高度抽象的文字成为连接矿井所在地、矿井概念和现代人的桥梁。作品名为《矿工》(详见下文)。
矿山通过隐喻、历史价值和上述旅游景点得以传承,但现代似乎催生了一种新的 “城市矿山 ”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以旅游指南的形式介绍芦尾铜矿,解释其历史背景,从不同角度再次审视 “矿山 ”的自然环境,最后揭开该矿所创造的 “城市矿山 ”这一现代概念。
芦尾铜矿的历史
据说芦尾铜矿于 1550 年被发现,1610 年,两名农民发现了铜矿,从而在江户幕府的直接控制下开始了全面开采。幕府在芦尾建立了钱币铸造厂,铜矿大为兴旺,芦尾镇也因此发展起来,被称为 “芦尾千寻”。开采出的铜被用于建造江户的日光东照宫和藏经寺,同时还铸造了当时的代表货币 “金银土宝”。在江户时代,铜产量最高时达到每年 1,200 吨。1877 年(明治 10 年),古川一兵卫开始经营芦尾铜矿,经过数年的无功而返,1881 年(明治 14 年),他发现了一条期待已久、前景光明的矿脉。此后,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一个又一个前景看好的矿脉相继被发现。古川一兵卫去世后,古川矿业于 1905 年 3 月成为一家公司。在当时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的背景下,铜矿业务与久原财阀的日立铜矿和住友家族的别子铜矿一起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初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铜矿,铜产量约占日本的 40%。
然而,在采矿和冶炼业务发展的背后,芦尾山脉的树木因采矿和燃料而被砍伐,冶炼矿石的工厂排放的浓烟造成了空气污染。以满目疮痍的山区为水源的渡良濑川经常泛滥成灾,冶炼作业产生的废料顺着芦尾山脉流入流域平原,造成水和土壤污染以及大范围的环境污染(污染)。1891 年,田中正三在国会发表声明,所谓的芦尾矿山中毒事件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从 19 世纪 90 年代开始,虽然开展了防止采矿污染和修复渡良濑河的工作,但采矿污染造成的破坏并没有停止,部分原因是该公司将铜矿生产置于采矿污染之上,部分原因是该公司技术不成熟。
* 顺便提一下,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的基督教领袖内村宽三,他是与田中正三一起战斗过的人!有关他的反思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以下内容!
也许部分归功于他们的努力,采矿作业于 1973 年 2 月暂停。该矿结束了其作为铜矿的历史。由江户幕府和古河财阀开凿的隧道总长达 1,234 公里。
矿山关闭后,冶炼业务继续使用该公司水力发电站的进口矿石和山坡上的工业用水,但在 1989 年 JR 芦尾线停止货运后,冶炼业务实际上停止了、 由于矿石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硫酸运输困难,冶炼业务实际上已经停止,截至 2008 年,冶炼设施已不再用于工业目的。 截至 2008 年,该公司仅利用其冶炼设施回收工业废料(废酸、废碱等)。
除此以外,芦尾铜矿旅游是一个介绍铜矿历史的设施,于 1980 年由芦尾镇(现日光市)开放,并从 1980 年开始运营。游客可以乘坐无轨电车进入隧道。附近还有古川芦尾历史博物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芦尾铜矿的历史,包括采矿中毒事件。
芦尾铜矿的历史既是铜工业的历史,也是污染的历史。这一戏剧性的历史转变催生了无数的小说和电影。其中一部作品试图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揭开芦尾铜矿的面纱。这部小说出版于 1908 年,正值田中正三等人的斗争和芦尾铜矿事件(矿工们毁坏和放火焚烧矿山设施和其他场所,以呼吁改善待遇)之后,当时这一问题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就是夏目漱石的《矿工》。
铜矿作为隐喻
“矿工》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自 1908 年(1908 年)元旦起在东京的《朝日新闻》上连载 91 次,在大阪的《朝日新闻》上连载 96 次。这是继 “Agubincho ”之后,漱石作为职业作家创作的第二部作品。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漱石!
矿工》的创作过程有些不同寻常。有一天,一个名叫新井友友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漱石面前,他说:”我有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我希望你能把它写成小说。作为奖励,我想去信州。漱石最初建议年轻人自己写小说。但与此同时,他却无法完成原定于 1908 年 1 月 1 日在《朝日新闻》上发表的岛崎藤村的《春》的写作,漱石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填补空缺。漱石接受了这位年轻人的邀请,从而诞生了一部以真人经历为基础的报告文学式作品,这在漱石的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
故事梗概如下
主人公因一段恋情离家出走,在掮客的引诱下决定当一名矿工,在经历了一条红毯子和一个男孩跳进跳出的奇异旅程后,他来到了一座铜矿。他被独自扔进厨房,在受到怪模怪样的矿工的恐吓和嘲弄后,他坠入了地狱的深渊。……,这部作品根据一位曾拜访过漱石的无名青年的自白改编,有意识地避开了小说式的结构,是一部独特的报告文学式作品。故事取材于一位拜访过漱石的无名青年的自白。
这似乎是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不仅因为它的创作方式,还因为它的风格和构成。以下是这部作品开头的节选。
我一旦离家出走,就再也回不了家了。我甚至不能留在东京。即使在乡下,我也不打算定居下来。如果我休息一下,他们就会追上来。我不能留在乡下,因为昨天的烦恼还在我脑子里翻腾。所以我只想走走。
影片揭示了 “追逐 ”他的是主人公的 “过去”,而他不断行走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 “过去”。他对自己的 “现在 ”的位置 “一无所知”,而 “现在 ”应该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 “走下去”。研究漱石的学者武田光博将主人公的行为描述为 “走在中间”。在这里,“往中间走 ”可能与 “往任一方向走 ”同义。事实上,主人公推向黑暗的行为,使他几乎要自杀,用 “走在中间 ”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他既没有沉浸于死亡,也没有沉浸于生命,只是隐约地在与内心对话。
(顺便提一句,受这部作品影响的村上春树也经常将 “我的 ”作为 “井 ”来使用,作为处于精神冲突状态的主人公直面内心的场所)。
年轻人试图把这个问题当作 “内心 ”问题来处理,而不是切实地去解决它。然而,他很快得出结论:”担心镜子里自己的影子无济于事。如果世界法则的镜子不能轻易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远离它”。年轻人似乎把自己的 “内心 ”扔回了 “外面”,仿佛那是一件物品。
顺便提一下,影片中并未提及他的恋情细节。不过,正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很可能是通奸。根据当时的道德观,通奸者会被当作村里的人对待。换句话说,婚外情关乎生死。
云梯依然看不到尽头。水从悬崖上滴落。坎特拉翻转,在崖壁上划出一道弧线,几乎消失,当它落到手停止移动的地方时,又重新直起,冒出一缕油烟。它再次翻转。光线以一定角度移动。梯子有一英尺宽,一面参差不齐的墙壁映入眼帘。我惊恐万分。我眼花缭乱。我冥思苦想,爬了上去。我看不见光,也看不见墙。一片漆黑。我的手脚在动。我既看不到移动的手,也看不到移动的脚。我们只能靠触摸、触摸、触摸来生活。生活就是攀登。生活就是攀登,攀登就是生活。然而–梯子还在那里。
矿井里的梯子一踩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死得太容易了
死就死吧。
这些话反复在主人公的脑海中闪现。但即便如此,他的手始终没有离开梯子。
故事的结尾来得很突然。下到矿井深处的第二天,年轻人在诊所接受了体检,被诊断出患有支气管炎,无法再从事矿工工作。最后,在咨询了饭场负责人后,年轻人在饭场做了五个月的记账员,然后返回了东京。
由于结局如此突然,以及对主角心理刻画的不一致,这部电影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批评者认为,一个背井离乡当矿工、甚至可能自杀的人不可能如此轻易地改变主意。 但我认为,以主人公的心理是否“现实”来评价这部作品是错误的。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确信这部作品中的地雷是一个隐喻。 这或许是人类心理结构的抽象表征。 前面我提到,有学者将主角无法在“生”与“死”之间摇摆形容为“走中间”,这也适用于矿井。 被光线挡住,不被人注意,他仍然悄悄地走向黑暗。 这就像“走中间”的行为本身一样。漩涡中的主角或许已经被同化进矿井了。 漱石或许是想通过将主角和矿井结合和抽象,向读者传达全人类都存在的矛盾、暧昧和矛盾。 当我看到那些在山里隐形移动的机械蜡娃娃时,我觉得我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当年矿工的现实,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漱石可能选择的象征元素。 从矿工身上。 这可能就是尽管这本书讲述的是那个时代的遗迹——一座矿井,但它仍然被人们继续阅读的原因。
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在我已经写了“作为隐喻的地雷”,日本所有的地雷现在都已关闭。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也许是在 DNA 层面上,当时的矿山给日本带来的好处。 使用这个术语的新概念诞生于现代日本。 这就是“城市采矿”。
城市采矿的可能性
城市矿山是有用资源(例如稀有金属)的矿山,这些资源存在于家用电器和其他在城市中作为垃圾大量处理的物品中。 它是回收的一部分,其中资源被回收并得到有效利用。 它也是地上资源之一。 有哪些具体例子? 这里有些例子。
・东京奥运会奖牌
2021 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颁发给运动员的奖牌是由从小家电中回收的回收金属制成的。 作为“人人奖牌计划”的一部分,颁发给 2021 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运动员的奖牌是由从小家电中收集的回收金属制成的。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尝试收集约5000块金、银、铜牌金属作为公众参与的项目。 对象物品包括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根据《小型家电回收法》处理的共计28件物品。 奥运会结束后,“奖牌工程”继续推进小家电回收体系建设。
・电动汽车 (EV) 车载蓄电池
随着世界走向脱碳,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池中使用的稀有金属的价格也在飙升。 此外,各种担忧持续存在,包括新冠病毒对生产的影响、乌克兰入侵俄罗斯以及产区分布不均等。 在此背景下,欧洲于2020年12月公布了欧洲电池法规提案,使城市矿山回收稀有金属重新受到关注。 拟议的法规将要求从 2030 年 1 月 1 日起,电动汽车蓄电池和其他产品中使用的镍、钴和锂的回收材料必须达到最低含量。 随着日本等欧盟以外国家感到无法向欧盟国家出售自己的电池和电动汽车,这种趋势可能会加剧。
・可持续珠宝
一些品牌正在创造可持续珠宝,让那些对环境没有浓厚兴趣的人们意识到城市矿山和回收金属的存在。 荷兰的“NOWA”与“Closing the Loop”合作,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废弃智能手机的回收利用(这是非洲的一个问题),并致力于创建循环经济体系。 日本的 YURI SATO JEWELRY 专注于环境和人权问题以及珠宝矿场的资源枯竭问题,并致力于为原本会被丢弃的废弃物品赋予新的价值。
乍一看只不过是一堆垃圾,现在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以“采矿”的名义在这些不同的应用中得到有效利用。 顺便说一下,第三种情况,亚可持续珠宝,笔者也在实践中。
瑞士有一个品牌叫FREITAG,主要回收卡车罩等废料,我用的就是这个品牌的斜挎包。 我用的是这种材质的斜挎包,耐用又防水,我很喜欢。 我也是“城市矿山”新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结论
足尾铜矿等伟人的功绩让矿山摆脱了“污染”的负面形象。 这得益于漱石等作家对矿山的文学隐喻,以及科技带来的“城市矿业”新概念。
访问日本时,参观一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设施固然不错,但有时最好还是去参观一下正反两面交织的历史文化资产。 您将一睹历史的负面一面,这是在热门旅游景点无法体验到的。 但同时,这也是前人努力的阴影。 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成功。 足尾铜矿是一部工业史、一部技术史、一部人类废建史。
★本博客作者:Ricky★
文化问题就交给我们吧! 日本文化传播者Ricky,带你变身日本极客!
来源
足尾铜山官方网站
足尾铜山维基百科
《矿工》的故事 [夏目漱石] fufufufujitani note
夏目漱石《矿工》中的逃亡者
行善的想法
一本收录来自世界各地改善社会的想法的杂志。
城市矿山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