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坚持 “词句统一运动 “以寻求身份认同的罕见小说家

Comedy

日本最有名的小说家是谁?如果是在世的作家,那就是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和加奈美奈。如果他们已经去世,那就是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和三岛由纪夫等等。这些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日语教科书中,毫无疑问,他们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为人们所熟知。但即便如此,当被问及他们是否会被用作日本钞票上的肖像时,要回答 “是 “也并非易事。

最近,日本银行宣布涩泽荣一入选 2019 年 10,000 日元纸币(将于 2024 年发行)。过去,福泽谕吉、板垣大辅和伊藤博文也曾入选。换句话说,日本钞票上肖像的标准很可能是对社会做出政治和经济贡献的人,如上述成员。

有鉴于此,从 1984 年到 2007 年,夏目漱石作为一名普通的小说家,连续 20 多年入选 1000 日元钞票,是一个不寻常的选择。(另一位小说家樋口一叶(Higuchi Ichiyo)也曾入选过 5000 日元钞票,但由于她的入选符合当时女性社会进步的趋势,因此在此将其排除在外)。

我想说的是,漱石之所以长期被选为使用频率最高的 1000 日元纸币,完全是因为他的文学价值和知名度。我是猫》、《小宝》、《小五郎》、《三四郎》等等。

他创作的杰作为所有日本人所熟知,他的评论和研究论文在他去世 100 多年后仍在发表,更不用说日语教科书了。(他在海外的知名度并不高。(例如,三岛的知名度要高得多,因为他在文学以外的许多领域都是热门话题)。

他的文学作品向心力的真正本质是什么?我认为,可能在于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统一运动。在本博客中,我主要想探讨这一运动的真正本质。

关于夏目漱石

1867 年 2 月 9 日(庆应 3 年 1 月 5 日)- 1916 年 12 月 9 日(大正 5 年)

日本教师、小说家、评论家、英国文学学者和俳句诗人。

从帝国大学(后为东京帝国大学,现为东京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他曾在松山爱媛县立中学任教,在熊本第五高等学校任教授,后赴英国留学。他曾居住在大伦敦地区的卡姆登和兰贝斯。

回到日本后,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担任讲师,教授英国文学。1916 年,他在朝日新闻担任小说家期间因胃溃疡去世,享年 50 岁。他一生中只有 10 年时间用于创作小说。

夏目漱石和身份

夏目漱石出生后立即被送去收养。九岁之前,他一直和父亲的学生盐原湘之助夫妇一起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以为他们是自己的亲生父母(盐原夫妇对此撒了谎)。然而,当他们因为正之助出轨而被送回父母家时,女仆告诉他们,他们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对小时候的漱石来说一定非常痛苦。漱石是第八个孩子,即使他回到了出生地,父亲直胜也根本不爱他。漱石被迫辗转多处,无处安身。

我是否被需要?我可以被替代吗?

他一定觉得自己被任性的成年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他的童年充满了对这些人 “任性 “态度的戒备。

在这种情况下,他究竟是如何获得身份认同的?相反,我们通常是如何或从哪里获得身份的呢?最容易想到的地方就是家庭。当一个人受到自己父母的爱和哺育时,他作为 “家庭成员 “的身份可能会首先得到培养。

然而,就 Soseki 而言,他在起点上就磕磕绊绊。在他看来,血缘关系、家庭环境和其他通常被视为坚实基础的东西都是 “任意的 “和 “可替代的”。相反,他认为真正的身份可以在这种 “虚无主义 “的条件下找到。

因此,他试图在 “创造 “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对他来说,创造超越了单纯的职业、爱好等。

我希望能像明治维新者那样,以生死相搏的火热精神从事文学创作。-1906 年 10 月 26 日给铃木美吉的信

【单词匹配】词句之间的一致性

在我们谈论另一个话题的同时,在此简要说明一下本期的主题 [单词匹配]。

谓 “一”,是指使用接近于日常生活中口的口文体来写句子,或因此而使用口文体来写句子。

在以日语为主要言的日本,种做法在明治代(1868-1912 年)逐取代了以前使用的文言文体,原因是要求一的运日益高。到大正代(1912-1926 年)一运认为完成。

言与文字的一 “旨在更真、更透明、更直接地现实话说,文字不再是修辞工具,而是反映现实的翻和交流工具。直接看到的景也将被描述成眼睛看到的子。话说,随着西方哲学的引入和吸收,自然通科学和艺术被客化,代景和主性的概念被发现发现导致各种形式的自然主日益流行。作家们摆脱了基于传统想象概念的雅而强的格,采用个人点,努力捕捉自然的运,至少在理上不行美化或夸

以上是教科书上的观点,但换句话说,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统一只是明治维新期间西化运动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日本还没有“标准语言”这个概念。 然而,一心全盘西化的明治政府却以“东京标准化工程”为集权的立足点,半强制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那时,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存在脱节。 在此之前,文字一直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修辞工具,同时又以汉字为中心。 例如,汉字“大河”可以读作“taiga”或“ookawa”。 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这意味着对字符的解释取决于读者。 即使文本的这一部分也显示了书面表达的可互换结构和多样性。

然而,随着书面和口语统一的运动,书写正在转变为“情感的表达”。换句话说,“书写=情感”的概念诞生了。焦点已经转移到平假名而不是汉字, 写作已经变成了不可替代的东西。例如,今天,大多数句子都是用口语写的,以智能手机消息应用程序为代表。例如,“[Maji de yabai(严重危险)]是一个依赖平假名的句子, 与情绪有直接关系。

漱石的战斗、《我是猫》的特殊性

  • 漱石的战斗

漱石出生并接触文学是在书面和口语统一运动的转折点。 “所见即所得”的自然主义文学越来越受欢迎,历史被篡改,使之看起来像是写作的真实表达。

然而,漱石曾作为教育部通讯员在英国研究过英国文学,进而研究过世界文学的起源,他对这种语言的“任意性”持谨慎态度。 他认为文学应该是“可替代的。文学不是与情境或情感直接相关的表达手段,而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表达形式。

让我们来看看《我是一只猫》,它似乎最强烈地反映了漱石的思想。

  • 我是一只猫”讨论

这部作品的特点是,由一只自称“我”的猫以第一人称代词叙述。 换句话说,动物猫是视点和动物(人),同时作品也是作为叙述者而构成的。 叙述者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本身就是作品性格的一部分。 这个第一人称代词即使在激志的作品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猫”是一种提供观点的动物,它观察人类世界的状况,这与猫通常处于人类主导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换句话说,图像的主体是“我的猫”,图像的客体是人类本身。 尤其是《我是猫》对猫主人日常生活的滑稽描绘,是一种基于“抄袭所见”的自然主义文学原则,从“人性”的角度颠倒了人类的优越性的叙事。 一个局外人,从高处往下看。 《我是猫》中的“我”就是建立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之上的第一人称叙事。

同时,这部作品也具有日语特有的细微差别。 这既是日语的复杂性,也是日语的优势。 在使用相同汉字的中文中,有一种表达“我是”的方式,但它没有日语中那种傲慢的细微差别。 中文的“吉元”和“吉凯”,

当我查《现代汉语调典》中“吾辈”的意思时,“辞源”和“辞海”不包含“吾辈”。 在《现代袋鼠集记》中,它仅表示“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是猫”的中文翻译是“我是猫”,它使用中性第一人称代词“我”。 因此,中国对“我是猫”的研究,即使在研究猫观点的独特性时,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我”第一人称代词声调的特征。

换句话说,即使是单个汉字也有多种含义。 它们不仅仅是作为情感的流露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总是可以互换的概念而存在。

结论

漱石是一个可以被取代的孩子。

最后我想摘录《在玻璃门里》,据说这是漱石的自传体小说,以其名句而闻名。

当我述我的故事,我能够呼吸到相自由的空气。 即便如此,我没有达到可以消除生活中所有色彩的程度。 即使我没有那种说谎世人的学究气,但我的过错越卑鄙、越邪、越不光彩,我是没能揭露出来。 有人曾说过,无如何追圣奥古斯丁、梭、片者的悔,真的事都不是人力所能描述的。

而且我所写的并不是悔。 我的罪孽,如果真的可以称罪孽的,只能从一个非常明亮的地方来描。 有些人可能此感到某种不适。 但我自己在正跨过这种不适,微笑着审视整个人类。 我用同的目光看着自己,个写下如此事的人,感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但我仍然在微笑。

这就是漱石文学的悲伤、幽默和喜剧的结合之处。

漱石断言,描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是不可能的。 他知道,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都会被淹没在武断的海洋中,等待他的只有空虚。

但他无法停止创作。 只有在那里,他才发现了一丝身份的痕迹。 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过程。 在没有被要求的情况下,他竭尽全力证明自己是可以替代的。 同时,这也是对时代习俗的反叛,必然引起公众的强烈抗议。

然而,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态是“微笑着眺望广阔的土地。我不禁想到,这就是漱石坚强的方式。通过主动嘲笑自己的生活是荒谬的,他 倒是比较保护它。反正我很喜欢漱石的文学。虽然现在很难在钞票上看到他的脸了,但他的许多名著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迷失了自己身份的人来说,他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会和他们说话。

资料来源

夏目漱石维基百科

夏目漱石 - Wikipedia

漱石随笔》(唐谷恭人)

明治时期日本文学中第一人称的转变(Qin Lele)

夏目漱石: 玻璃门内》(夏目漱石)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